重 庆 总 部:023-62312779

贵州办事处:0851-85289343

四川办事处:028-86202586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本真首页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2015-2018年汇总,15份政策文件助力乡村旅游扶贫!

来源:本真乡村规划设计院 发布时间:2019-04-02 14:50:02
  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陆续发布或联合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涵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及农业PPP等诸多方面,为乡村扶贫旅游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一、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二、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三、2015年9月,《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
  鼓励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
  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加快制定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的管理办法。
  四、2015年12月,《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
  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加强旅游业用地服务监管。
  一要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旅游项目,各地应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加大旅游扶贫用地保障。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
  二是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土地用途按旅馆用地管理,按旅游用地确定供应底价、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
  五、国务院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
  六、2016年3月,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
  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等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七、2016年4月,国家旅游局:120亿旅游基建基金申报启动
  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行、旅游小城镇等项目为重点支持对象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发布消息称,自2015年下半年国家将旅游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领域以来,首批10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已完成审核进入拨付程序,第二批120亿元建设基金的申报工作目前也正式启动。重点支持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行、旅游小城镇和新产品、新业态项目。
  八、2016年4月,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出台
  到2020年,新建200个以上全国旅游标准试点示范单位
  九、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等12个部门制定并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方案》
  确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五大任务和提出了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
  1.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2.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行动
  3.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
  4.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
  5.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
  6.百万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
  7.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
  8.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十、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则》
  在产业发展脱贫的规划中,提出了旅游扶贫的详细措施。
  1、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开展贫困村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扶贫摸底调查,建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名录。以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一批旅游扶贫重点工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游客资源共享。安排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培训和就业。
  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依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农事景观及人文景观等资源,积极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休闲农业和森林休闲健康养生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强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扶持休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与旅游观光、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农业项目。
  3、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依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的传统文化展示表演与体验活动等乡村文化旅游。坚持创意开发,推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发展家庭手工旅游产品。
  十一、2017年2月,国务院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十二、2017年5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
  旨在促进引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十三、2017年6月,农业部办公厅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通知》
  加大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农业绿色生态功能开发。发挥生态扶贫在产业融合中的促进作用,鼓励引导贫困农民、林区贫困职工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
  十四、2018年1月,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
  到2020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规划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乡村旅游扶贫减贫措施更加有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质量明显提高,特色旅游产品品质明显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得到有效推广,旅游综合效益持续增长,旅游扶贫成果不断巩固,乡村旅游在带动和促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中发挥有效作用。
  十五、2018年10月,发改委等13部门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
  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增补一批旅游基建投资项目,专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x